I作者的话:这篇文章不知不觉的写了两年,篡改一下贾岛他老人家的诗句也算是“三篇两年得,一读双泪流”了,其中的一字一句,皆是亲身所感所悟,虽不敢称字字珠玑,但绝对是声声肺腑,唯望诸位同道能回归经典,弘扬大道,则中医之兴,可指日而待矣!
导读:《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犹记得初学中医苦背《药性赋》的日子,从刚开始各种记不住的窘迫,到倒背如流的喜悦,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时隔多年,这部对药性概括精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药性赋》,却有很多地方背不完整了!《药性赋》,你还记得多少呢?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个人认为,医学源流应该就是中医入门的第一堂课。因为我们在学中医以前,需要了解整个中医文化的发展流程,熟悉每个名医的代表著作和他们的医学思想,然后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最后才能做到“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慎思明辨,取法乎上”。
中医入门必背的《汤头歌诀》,太经典了,建议收藏!《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一、经产之剂妊娠六合汤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后
各位友友,要想自学中医的朋友,请跟我学中药,学习并掌握中药的药性,在预防治疗疾病时用起中药来便会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用药如用兵!用兵的指挥员,必须熟悉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熟悉战阵特点,计划、准备、发动、持续、收尾丶预案准备等等。
欢迎大家来到今日头条《言身中医》的中医入门专栏!如果你希望自学中医,但又缺乏中医的基础知识,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中医入门栏目开始阅读。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知识、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的相关基础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自学中医之路有所帮助。
有这样一套教材,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悄然走进北京、河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校,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中的“小帮手”。这套书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中小学生学中医知识,不是摇头晃脑地背诵“十八反”“十九畏”“汤头歌”,不是学习“把脉”“针灸”“气口”等专业知识,而是从图画开始,从故事开始,开启一段具有“东方的思维方式”的药香旅程。刚刚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为教材作序,并开宗明义道出这套教材的初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中医,而是了解中医基本观念,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知识。把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适应自然的理念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