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北京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陈伟又马不停蹄投入工作中。他的实验室里,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工业机械臂一字排开,还有一大堆电机,从小功率到大功率,从低速到高速,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这些都是陈伟密切打交道的“小伙伴”。
来源:经济日报在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达”)近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只见生产线上,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正有序调试:举起激光笔为汽车轮胎刻字,挥舞机械臂将货物搬至流水线上,伸出分拣夹对无序元器件准确挑选……同时,搭载机器人零部件的自动导
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 题:上海:从机器人密度看企业向“新”力度新华社记者姚玉洁、龚雯为蓝牙耳机涂胶“一丝不抖”,为汽车制造精准焊接,为中国天眼“大锅”进行“刷洗”……走进位于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矮胖瘦”的机器人,可在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 题:两年出货4700多台 这款工业机器人是长三角“本地人”新华社记者戴小河、桑彤、王辰阳记者23日走进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时,一台弧焊机器人刚刚下线,即将交付汽车生产线焊装使用。
从本月22日起,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上海。六天的调研采访期间,来自中央和上海的主要媒体,走访了2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园区,深入了解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展和成效。那么,上海是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呢?
全市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5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 30%以上……1月3日,记者从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是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提质年,上海将新建设 70 家市级智能工厂,力争今年新建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性(L3 级)和标杆性(L4 级)比例超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