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老《小言“黄帝内经”》,领悟国学的精髓。先生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引用了大量生活实例,将《内经》的微言大义、诘聱难懂的意旨讲解得生动清晰、精妙迭出。先生讲补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 ,肾是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
范仲淹说,年轻人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在规划2024年的个人成长计划时,萌生了许久以来就有的念头,学学博大精深的中医。粗浅了解得知,学习中医首先要从中医理论开始,首推《黄帝内经》,其次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大家比较推崇的是倪海厦的系列著作。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泛言·南氏族姓考存前叙》:至如逊清末造,吕纯阳真人降乩,嘱于殿后岸边,建石照屏以辉映东海,乩笔画狮子追球,并题诗以赠,盖皆有关身世之悬记,窒疑于胸臆者数十年,今并得读其全律及其名联,默觌仙灵,相视一笑,何怪寒山子厌丰干之饶舌哉!
我们这里有的朋友喜欢看看相啊,算算命啊,其实命和相也都是可以改的,所以中国人看相有一个大原则:“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比如说一个人相很好,碰到什么问题,忽然心中恨恨的,想要杀人,这时,他身上的细胞,他的脸相都会变了。
印度的气脉之学,也就是医学的根本,由肚脐以下的这一节,翻译成中文叫变化轮,又叫“脐轮”。有六十四条脉向上,与向下的心脉八条,两个雨伞一样那么盖起来。我们人都是从下部生的,这个是生命的特点。如果研究佛学,我们这个欲界的生命,多半是从下面生。
【南怀瑾老师手书】以下文字摘自南老师著作 我是中国人,当然随着这一时代东方的中国文化命运一样,似乎是真的迷失了方向,也曾一度跟着人们向西方文化去摸索,几乎忘了我是立足在本地方分上的一个生命,而自迷方向。
《原本大学微言》全书共分为九篇,上册为一至六篇,下册为七至九篇,对《大学》原文的讲解,到第七篇为止,其后的八至九篇,则提及了佛教传入中土后儒学演化与历朝盛衰之关联,并由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说起,提出国人应反思的问题,以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