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种生命的味道。随着春的来临,万物复苏,泥土在阳光的呵护下,脱去了冬天用冰雪做成的厚衣,开始散发独特的芬芳。小草睡醒了,伸伸懒腰,打打哈欠,钻出了被窝,就像勤劳的蚕姑娘一样,用自己吐出的色彩给大地添织衣裳。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首词出自宋祁之手,宋祁系宋代史学家、文学家,与欧阳修同编修《新唐书》,足见其史学造诣。因其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人称“红杏尚书”。原词如下: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玉楼春·春景》北宋词人,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全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楼春,词牌名,又名叫“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一句红了千年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始终排在“热搜”榜单上,奠定了作者宋祁在词坛上不可替代的位置,红杏枝头上的喧嚣被他巧妙的以“闹”字渲染和烘托,看似随意,实为妙趣横生,美不可言。但不同意见亦有之,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对这个“闹”字颇有微词,他嘲讽道,有桃李争春,实未见过红杏闹春。
到了春天,大地重现生机,百花齐放,争奇斗妍,难分胜负。而柳树,虽无姹紫嫣红的娇媚,浓郁扑鼻的芬芳,却以一身青碧的颜色,柔软的风姿,同样为春光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受到了世人的喜爱。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编辑:柴晶晶 来源:德州新闻网时间:2015-03-26 10:25打印] [大中小]论坛微博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最是一年春好处”。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吟诗赋词,留下了大量描写绚烂春光的佳作。“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也迫不及待地走出门去,来到春天的怀抱里,尽情地领略春光,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陶醉,也为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振奋。已经是春天了,虽说春光无处不在,但多走走看看,是人们追逐春天的冲动,也是人们珍惜时光的郑重。
通感是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表现自然景象,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好像有形象,冷暖仿佛有重量,作者将不同的感觉相互代替、彼此打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下面介绍杨万里别出心裁的绝句,采用通感手法,给人一种神奇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