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言: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而是戴着假面具,穿着洋西装,裹着糖衣炮弹的近百万裸官,这些人赤条条来回无牵挂,在国内能捞就捞,能贪就贪,一看风头不对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跑到外国合家欢乐,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1、消费是一种欲望,占为己有常常是占上风的。不管是奢侈品,还是爱书人的淘书。2、朴素,难得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快消逝的东西。犹如今天的童年的消逝,让生活里充满了消费,与乐趣无关。3、前人见花欣喜,见树欣喜,见朝霞夕阳亦喜,落叶也如此。这种与众生喜乐的方式,今天多不可见。
在给清华大学叫来帮忙教书前,我仅听说过以上五位老先生的名字,要不是那幅创作,我也不知道清华大学有过这么一所“国学研究院”,问了人,才知道早在1952年,清华大学的人文学科就给全部砍掉了,那一年,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我一直不明白,当年80年代的时候,你们在国内那么火,那么出名,但为什么纷纷地,包括阿城老师、甚至是王朔也到美国去住过一阵,为什么你们大约同时都往美国跑?”这是窦文涛2016年在《圆桌派》的一期《中国人的美国梦碎了吗》上问陈丹青的话。
这个无非是利益关系,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应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窦文涛在《圆桌派》一期节目上问陈丹青:“中国不好时你们都往外跑,为什么又都跑回来了。”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背后也有深层次的原因。
四十四年没有坐过了,那时我每次从那里回南京的时候,就非常高兴,可从这儿回去的时候就不开心,又要回去了。到了江北,就相对来说,在当时算现代化农村。第一,它有电灯;第二,他有广播。江浦即景 陈丹青1970-1975我在对岸,叫我去画骨灰盒,大队的骨灰盒厂。
我母亲就像一条狗一样死掉了,就躺在那里动都不动,你怎么着她动都不动,就是非常没有尊严地就死掉了—————————————陈丹青述在孝道是基本美德的社会,能有人这么说自己的妈妈,放眼全中国乃至全宇宙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但再仔细一看说这话的人是油画巨匠陈丹青,一瞬间就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