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俄乌双方在马里乌波尔巷战,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条件下新型巷战的一些特点,很有借鉴意义:1,阻击作战成为主要战法,巷战这个东西就是限制进攻方的,进攻时射界转弯抹角,进攻大大迟滞和受阻,战士路过街口、平坦、开敞地带时易受攻击,而现代阻击枪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在巷战中更易隐蔽,灵活,转移,对于熟悉地形者能发挥很大作用,此次俄军有八位少将以上军官牺牲,可见一斑。
从军事角度来看,现代社会高度的城镇化现象,其实并不利于两军交战,尤其是对于进攻的一方。如果采取传统的“炮弹洗地”模式,不免造成大规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届时即便获得胜利,但也因为战后的大规模重建而让自身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且容易造成人道主义危机,被国际舆论所诟病。
巷战,又称“城市战”,是在城市街巷之间逐街道、逐楼房进行的争夺战,发生的地点通常在大中城市。巷战一词源于宋代,赵升在其《朝野类要·帅幕》文中谈到:“巷战,城市之内接战也。”明代杨朔在《百花山》文中讲到:“外围早在前几天突破,那晚间,市内展开巷战。”
曾有美军分析一旦台海发生战争,解放军一登陆,台军就应该立马撤退到居民楼里,与解放军进行巷战,到时我军就会因为投鼠忌器,反而采取围城模式,这样子就拖延了进攻的节奏,很多人说哪需要管那么多,火箭直接炸,只需要全都炸平了,什么问题头解决了,我想说呀,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完全不了解现代战争的。
刷到是缘分,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您能动动小手帮忙点赞,关注,评论。意思是城市里的敌人,在不炸房子的情况下的战争,也就是彻底干净的消灭拿枪战斗的城市里面的敌人现代巷战规划区切块消灭,网络联通,反正只要人消灭了为前提,留守的就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