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界有一句话,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光明更加可怕、更加恐怖的事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林浩添告诉记者。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由老龄化引起的“长寿病”和由用眼过度引起的“现代病”是现当代常见的两大类眼科问题。
《错误的镜子》是由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创作的作品目前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幅画引发了人们对视觉感知本质的思考每位观看者都有各自的解读不过从科学视角来看画中的人眼与真实人眼在结构上其实非常相符白色对应于人眼中的乳白色巩膜蓝色白云对应于人眼的虹膜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眼球(
AI技术已在临床应用创新中发挥出显著作用,在眼科领域也不例外。11月29日,第六届中国视觉科学会议(CVSC2024)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临床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视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前沿,围绕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近视手术医疗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基于显然验光结果的1.0基础屈光矫正,到波前引导的2.0初代个性化矫正手术,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3.0升级个性化矫正手术,再到烟台爱尔眼科医院2024年引入的基于全眼光学系统、综合考虑生物测量数据的4.
居民通过基于ChatZOC眼科大模型的手机预问诊系统,利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眼部照片并填写相关症状信息,人工智能系统便能迅速进行初步诊断,并给出精准的诊疗建议,实现了从“足不出市”到“足不出户”的眼科健康筛查…
下面这幅画名为《错误的镜子》,是由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1898-1967)在1928年所创作,目前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1: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1]从艺术视角,这幅画引发了人们对视觉感知本质的思考,每位观看者都有各自的解读。
安装在显微镜上的智能卡、放在桌上的读写行为机器人、预测眼病的智能系统……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六届中国视觉科学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视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前沿。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应用在眼科领域,帮助群众精准早筛早诊。
6月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当天,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构建的眼科大模型ChatZOC正式发布,它能够综合处理复杂临床信息,模拟医患问答,助力病情沟通,在“医教研防管”全流程均有“用武之地”。
国产眼科人工智能(AI)医疗大模型有新进展。 1月3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由该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眼科AI大模型ChatZOC已在临床落地,在湖南、新疆、海南等地试点应用。基于此大模型,已研发出增强版眼科“数字医生”,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眼健康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