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吸取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自2月27日珠海市消安委办印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的通告》,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部署、快速行动,结合当前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源头整治
近日,有消息称电动车“封杀”之城——珠海,将“计划放开电动自行车上路限制,并最快于明年实施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一贯“封杀”电动车的珠海,开始“松绑”认错了?早在2005年,珠海就提出“禁摩限电”,开始“封杀”电动自行车,且将此立法化,违者罚款2000元。
这是珠海市相关部门首次在电动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对违法行为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例。近年来,行驶在城乡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数量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在为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交通乱象和消防安全隐患,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成为城市管理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治理“拆、改、解”等经营性拼改装行为为重点,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科学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电单车的出行安全、电池安全、停车棚、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等问题,仍是绕不过去的难题。据统计,广州现有电动自行车超过300万辆,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广州市常住人口达1868万,相当于平均每6个人就有1人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近日,珠海市政府宣布将试点放开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的上路限制,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5年起,珠海便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在特区内注册登记和行驶,这一禁令已持续近20年。如今,珠海为何突然改变立场?是否真如归功于所谓的“禁摩教授胜诉”?
近段时间,往来湖心路口公交枢纽的珠海市民可能发现,过去电动车、自行车等停放不规范,阻碍道路通行的状况变少了,整个公交站场周边变得整洁有序。这并不是因为骑车出行的市民变少了,而是“小两轮”们有了自己的专属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