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文青眼中无限美好的民国时代,其实十分凶险。除了饥荒与瘟疫之外,兵灾和匪祸更是分分钟夺人性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即使是在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所在的江苏,虽然号称鱼米之乡,匪患也十分严重。
与以游民为主体、主要活动范围在城市中的青帮不同,刀会是苏北乡村秘密会社的典型代表,是苏北农村中以抵御外部侵扰,保卫乡村安全为目的,凭藉潜伏在民间的糅合佛道及其他信仰的宗教秘密结社为精神支柱,按照村落秩序将农民组织起来的一种大众性、自卫型会社。
过去沭阳西北境内的塔山,高二十丈,顶如砥平约百亩,旧有圩尝,土人相传为雀儿城,后周太祖曾屯兵于此。《塔山樵唱》是沭阳八景之一,明朝沭阳知县徐可达曾咏《塔山樵唱》诗云:“荒岭西河出,野樵喜作群。行歌穿谷远,响答断崖分。随侣肩明月,无心弄白云。归来心不浅,余韵尚纷纷”。
初秋,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没能让八里巷村村民闲暇,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修建“乡村记忆馆”。筹款、规划、搜集图片、征集实物、撰写村史……一大帮人忙得热火朝天。发出建设乡村记忆馆倡议的爱心人士张智慧、武传国介绍说,八里巷村历史悠久,民风敦厚儒雅,村民性格正直坚毅。
郇华民(1907年-1991年5月31日),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镇人。连云港地区近现代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变卖良田50亩,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在家乡创办郇圩小学,兼办农民夜校,传播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
1923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下午3点左右,土匪头子赵 嬷嬷带领300多名土匪突然包围了卞家涝坡村。卞家涝坡村周围是4米高的围墙,墙内 外是筑墙取土形成的内外壕沟,围墙四周设有四个岗楼,每个岗楼上配有4门土炮和 十几支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