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旱震理论”是指大震之前必大旱。其学术创立者——旱震理论专家耿庆国。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
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据此,有人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他的一个统计是,1956年-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
据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贵州地灾防治”曾刊载的文章,《话题: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一文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就在《国语》中记载了周幽王二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后,西周都城镐京发生大地震的事情。
每次大地震之前,必然会有严重的大旱。这就是旱震理论,那么旱震理论是伪科学还是被排挤的有用科学,准确性和可信度到底又有多少?四川泸定县,最近发生了6.8级大地震,同胞死伤的情况令人揪心,而就在这时,一种理论又复兴了,这就是“旱震理论”。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周一发生6.8级地震,死伤情形还在确认中。包括春秋末期鲁国盲人史学家左丘明的著作《国语》,以及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史记》都曾记载史实,周幽王二年,泾、渭、洛等3条河川枯竭,随后发生地震,岐山崩塌。
今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重庆的特大山火才刚被扑灭,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就发生了里氏6.8级的地震。我们都知道,今年的气候十分反常,国内不少地区都遭遇了多年来罕见的特大旱情,这其中就包括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文丨馆长微鉴编辑丨馆长微鉴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史诗级的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