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旧的生存模式。未来的核心矛盾并非“人与机器的对抗”,而是“人类如何利用技术解放自身,回归更具创造性和意义的生活”。普通人需主动拥抱变化,将“被取代”的危机转化为“再进化”的契机——毕竟,机器能替代劳动,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对意义的追寻。
一台9.9万元的机器人,能搬货、跳舞,甚至"跑得比博尔特还快"。2025年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的惊艳亮相,让全网沸腾。但CEO王兴兴的预言更令人心惊:“未来3-5年,服务业、工业中50%的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 是危言耸听,还是技术革命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