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近代以来, 土匪横行,猖獗到无可复加的地步,其形成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太平军起义时期,原本驻扎东北的军队入关,导致关外兵力稀少,土匪乘势而起,第二,清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后的溃军很多都入草为寇,第三,日本投降后,伪军也开始解散,许多枪支弹药被遗弃,不少人利用这些东西变成了山大王
1950年秋的一天,参加湘西剿匪的一个四十七军战士杨守广,不顾倾盆而下的大雨,腰间只揣着一枚美式手榴弹,独自一人向一个土匪头目的家里走去,当他走进屋之后,双方都是大吃一惊,原来屋内有13个大小土匪正在酒热耳酣地喝酒猜拳…
1950年刚一入夏,驻守在湘黔边晃县的解放军47军419团却收到了土匪攻打晃县县城的情报。要知道此地早已被解放了大半年时间,土匪大多逃到深山老林中不敢露面,那么此时攻打县城,公然与人民政府和解放军为敌的土匪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在艰难的湘西剿匪中,我军除了直接消灭匪患外,还曾劝降过一些匪首,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大土匪罗文杰。1950年初,湘西的土匪还在蠢蠢欲动,其中一个叫罗文杰的土匪势力很大,要是能把他说服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消灭大部分土匪,但是这个土匪相当顽固,此时正藏在悬崖峭壁上与我军作对,让人十分头痛。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提起英雄杨子荣,人们总能想起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数十年来,这段故事曾被多次搬上舞台和银幕,成为林海雪原里一段英雄传奇。那么,真实的智取威虎山什么样?杨子荣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名不见经传的炊事员如何迅速成长为孤胆侦察英雄1945年,杨子荣刚参军时是一名炊事员。
他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上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60年代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他的艺术形象跨越半个多世纪长盛不衰。
解放初期,人民安居乐业,但在一些地区仍有土匪出没,严重危害了人民安定的生活,剿匪任务刻不容缓。湘西一带的匪患最为严重,由于当地山林较多,各帮派的土匪们便藏于山中,很难围剿,于是,解放军决定智取——劝降土匪。
背景介绍:艰苦岁月中的抗日战斗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压迫。在这个充满艰辛的时期,许多普通人成为了抗日战斗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了年仅12岁的张金龙。张金龙的故事,虽然不为人知,但它却是坚韧和勇敢的象征,彰显了爱国精神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