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时期,离公社不远的山坡上有一栋小房子,是很小的两间平房,白墙上写着“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的大标语。那是县里的生猪收购站,平时没有人,每个月只有几个规定的日子才有人来开门收购,各村的农民也只能在规定的日子里才把要出售的生猪用单轮车推过去。
在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散户养猪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而土地相对较少,这一现实情况使得种养结合的散户养猪模式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散户养猪能让农民有业可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依靠土地生活,而养猪可以与种植相结合,形成生态循环。
当前的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集团公司高速扩张,中小型猪场快速萎缩的时期,而生猪养殖行业存栏格局的这场资本进,农民退的过程中,带来的是大量的农村生猪养殖户多年的财富积累就此贬值甚至清零,随之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猪牛羊粮全部亏钱原因找到了。猪价跌羊亏钱,牛的价格又回到了解放前,压粮的贩子更是苦不堪言。国家经济的上行期可以,这几年天灾人祸,猪的非瘟人的新冠,电商的兴起,互联网的无情,尤其是资本力量的四处盛行,一切过去好的方式统统失灵,一切想当然的经验全部失败,一切没有风险意识,没有风控的赌博全部入坑被割韭菜。
养猪是农村传统产业,六七十年代养猪是农业生产的补充,养生猪食用的是农业生产的半成品,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废物利用,出售生猪补贴家用,自宰自食改善生活,生猪的畜灰运到农田增加肥力,能增产增收,不会给社会造成污染,农村家家户户有养猪养羊养禽的传统,良性循环,种植业,养植业两不误。
从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开始,受产能暴跌带来的涨价预期,吸引了一众大小资本方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短短五年时间,迅速摧毁了原本的生猪养殖行业的原始生态,一个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民生行业,变成了资本市场追求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游戏。
养猪肯定是挣钱的,如果不挣钱,没有养殖利润,谁去养呢?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物价是时常波动的,过去的计划经济价格是比较稳定的,现在的生产经济的物价是由上市商品量和消费量来确定的,如果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跌,如果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
那些在秋天收萝卜时弃在地里、已经被晒干和略微发黄的萝卜缨子,经过发泡后,母亲用它来蒸菜饼子,也能凑合吃,比菠萝叶子饼子强。有一个冬天,我到萝卜地里,捡了整整一大麻袋的萝卜缨子,先背到姥姥家,准备乘晚上的火车回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