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光明日报郑州9月15日电(记者张帆)国内首款智能动力小腿假肢“风行者”上市发布会日前在郑州举行,标志着我国首款智能膝下假肢产品正式面世。这款产品由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系统与人体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启宁领衔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六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会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与往届相比,今年企业展规模以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都创历史新高。
【编者按】年年相约,岁岁相聚,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这场永不落幕的盛会将给大家带来哪些惊喜?八方宾客又将如何同享开放合作收获满满?随着“东方之约”再度开启,澎湃新闻推出“进博会倒计时”系列报道,剧透亮眼展品,见证开放中国。
12 月 10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在鲁迅故里 —— 浙江绍兴举行,“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2020 年中国区榜单在峰会上正式发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赵慧婵入选。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2010年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然而,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600余家各类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机构,假肢年产量约6.5万件。
9月5日,北京力达康携由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研发以国人体质特点为依据的X5全膝关节系统出席“2020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秦岭关节外科暨先进生物材料大师论坛”,并联合国内多位骨关节行业权威大咖级专家共同开启“力达康X5全膝关节”启动仪式,开启全新X5体验,开辟膝胫,共谋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张敏 田嘉硕4岁那年的一场车祸,让王曦娅永远地失去了左腿,但戴着假肢,她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11月28日,由中国残联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开幕,展期3天。
康复机器人3.0,AI康复新风向。另外,世界神经康复联盟主席、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李常威院士在“Rehabilitation research in Robotic treatment康复研究用与机械人治疗”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康复研究应用于机器人治疗的途径,强调了对比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指出:“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
【来源:秦皇岛市人民政府_县区动态】日前,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了“为‘领跑者’喝彩——中央驻冀行业类媒体县域经济采访行”活动,在秦皇岛市中国商报记者走进秦皇岛风行兴龙智能康复技术有限公司,深入探访其创新的智能康复技术。
量子云算力集群综合指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产出,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亮相……4月25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重大成果发布环节,10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体亮相。在光电信息领域,多项重大“芯”成果集中得到展示。
11月5日至10日,这将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众多新产品将在进博会上实现亚洲首秀、中国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