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想的都是,我要离开这个贫困的家乡,我要去大城市过好的生活,那留给家乡的只能是停滞不前,或许有人会说,读书是为了走出大山,我认同这句话,但我不认同字面上的意思,我认为读书是为了走出大山,走出大山走出的应该是我们的思想,应该是我们的局限性,当我们真正走出大山所带来的局限性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回来大山,把大山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家乡,而不是说就离开这个大山之后永远都不回来了,这不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的想法。
昨天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句话,看完以后我觉得挺有感触的,这句话的原文是“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我你摆脱贫困的家乡,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啊,我们接收高等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但人天然都具有社会性,超越了国界的社会交往,就是国际性,所以说,人天然具有国际性,人也都国际化过或即将国际化。只要是基于人的教育,都自含国际交流与传播之意。
作者:[美]安德鲁·阿伯特译者:王桐 陈嘉涛等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月推荐理由:在世界各地,本世纪的高等教育普遍在经历着一场价值危机。能显示此种危机的现象至少有两种:一是人文学科规模缩减;二是在就业市场上,高等学历加速贬值。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南京传媒学院在新学期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大学生生活指南》的公选课,课程内容包括“医院看病具体流程”“做饭的基本逻辑”“租房注意事项”等生活常识,引发关注。授课老师回应,这门课的初衷是教会大家好好生活。
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有更多的人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团区委组织开展了2022年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内容都是来自网友们的亲身经历,肯定会让大家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后面的内容更加的精彩❗️❗️❗️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给小编点个小关注小赞小编在这谢谢啦~今日话题:“大学毕业后,为什么我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每年的毕业季和开学季,很多大学都会有主题演讲,用于鼓励毕业生走入社会开启新生活,或欢迎新生迎来大学生活。这其中,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无疑是被探讨最多的话题。在大洋彼岸的芝加哥大学,这个问题也一直萦绕在教授和学生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