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利告诉大河网记者,几天前,他收到一则信息,号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呼吁大家捐款,就在他准备捐献爱心的时候,恰好同行业务群里有人说这是诈骗短信,“我当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差点转账过去,后来和朋友刘彦东说起来这事,他才说很多诈骗分子看中了老年不懂网络、轻信热点进行诈骗,所以他创作了
《武松闹店》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及明沈璟《义侠记》传奇、清唐英《十字坡》杂剧。武松杀死了嫂嫂及西门庆后,被发配孟州,途径十字坡,宿张青夫妇店中。是夜,张青外出未归,其妻孙二娘单独行刺武松反被武松打败,正在性命攸关时,张青归来,认出打虎好汉武松,双方以礼相待,和解订交。
现在网上郭荣启、常宝霆这些相声大家的早期录音中都有学唱张永发演唱河南坠子《走马荐诸葛》的片段。郭荣启在作品中称张永发为张大爷。常宝霆、郭荣启两位相声大家在作品中一模仿张永发的腔儿就能获了满堂彩的效果,这充分证明张永发当时在京津是人人皆知的腕儿。
郭文秋先生九岁学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河南坠子乔派艺术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怹的表演吐字清晰流畅,行腔和润脆亮,嗓音高低自如,1958年,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23岁的郭文秋表演的新编河南坠子《送梳子》得到专家、观众一致好评,郭文秋先生由此一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消息,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胡秀芝,因病于2024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85岁。胡秀芝,1940年3月29日出生,祖籍河南省中牟县韦滩村,自幼学习河南坠子艺术。13岁正式走上河南坠子演员道路,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晋城等多地演出,所到之处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农村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大喇叭的时代,俗称“大鼓书”的坠子成了广大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也成了人们了解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只要一回想起那个略带沙哑、韵味醇厚的声音,人们就会想到吴宗俭。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可谓是“未闻其名,必闻其声。
齐鲁网讯 有多少乡音萦绕在心头;有多少乡情浸润着乡愁;有多少乡风流传的故事;有多少乡韵动情的节奏……他是土生土长的“坠子王”,民间称呼:“郭瞎子”。他的唱腔原汁原味、高亢酣畅,他的语言幽默诙谐、曲调铿锵。新春佳节,2月19日至2月25日(初一到初七),公共频道,每天近3个小时。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吴桂莲被河南省文化厅(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 摄吴桂莲早年演出情景(受访者供图)吴桂莲早年演出情景(受访者供图)吴桂莲早年演出情景(受访者供图)吴桂莲和弟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