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彭麟钧教主播学唱京剧。龙文泱 摄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徐珍珍 周俊杰 陈大勇“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才向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彭麟钧学了一句京剧唱词,90后主播陈奕澳就直呼“缺氧”。
中国古代,皇权极为神圣,一般人要是亵渎皇权,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皇帝的饮食起居都由专人负责,规格之高,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帝身穿华丽的龙袍,剧中的龙袍虽然也叫做龙袍,但只是戏服,古代的龙袍要比电视剧中的还要精美。
连日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杨村秧歌”剧团,工作人员利用晴好天气,将戏服、道具等物品拿出来进行晾晒,防止发潮发霉,以此保护戏曲用具。行唐县“杨村秧歌”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农历六月晒戏服的传统。每年此时,天气闷热,再加上正值雨季,气候湿润,部分物品极易霉腐损坏。
作者:张永和(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戏曲评论家)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服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文化、历史、艺术的重要载体。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祭祀歌舞,后来逐渐加入说唱、歌舞、和其它的表演形式,到了唐玄宗时期,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为戏曲的鼻祖。到了元朝时期,戏曲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的戏剧创造者和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诞辰120周年纪念展2020.12.22-2021.5.23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展厅在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办了一个以京剧大师为主题的展览: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今年35岁的杨玉华是昌邑市饮马镇杨家楼村人,因为喜爱戏曲,十多年来,他搜寻了不同种类的中国戏曲服装,如今戏服收藏数量已达50余件。8月8日,记者来到杨玉华家中,听他讲述收藏戏服的故事,感受戏服的流光溢彩。 杨玉华介绍自己收藏的戏服。
记者/张涵编辑/宋建华直播间里的孙书旭孙书旭的微信朋友圈背景图是一张武生形象的铅笔素描:身穿戏服,手拿大刀,表情坚毅。那是粉丝对着他上台前的照片画的,虽然笔触青涩,但孙书旭很珍惜这份礼物。直播间里,他是个烫着头发的帅小伙,但他更喜欢的形象,是站在舞台上浓墨重彩、威风凛凛的大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