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为期近6个月的中国·上海第五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落幕。AI创新应用、AI无人机、AI算法设计、AI创意编程、AI智能健康、AI体育竞技……本届大赛围绕时代热点,结合人工智能在各场景中的运用,设计了六大赛道。
中新网上海8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2日获悉,“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在此间揭牌。“人工智能+”青少年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孵化矩阵同期启动,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在此间揭牌。
两名学生都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发展,但一个是“小白”,一个则有一定的基础,如何评价他们的人工智能能力等级?当人工智能进入了校园,老师们怎样根据场景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人工智能培训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也不一样,是否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形成规范?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顾君“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间,人工智能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在2022年随着ChatGPT的发布实现了关键性突破,迎来 “iPhone时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正从多个方面加速推进。在此过程中,青少年们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培养“未来力”?1月23日至26日,“与AI共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交流展示会”)在上海市南洋中学举办。
上观新闻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更需要走进自然。”2月16日,“多样的生命世界·萌动自然”系列新书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与读者见面,作为嘉宾亮相的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谈道:“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实际上也是通过‘阅读’训练出来的。
强化科技支撑,连接未来生活。7月10日,由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主办,上海电信协办的“未来·已来——智能生活物联网探究营”在上海电信信息生活体验馆火热进行。来自上海梅陇实验中学、普陀旗舰店M108直播间的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年满14岁的Sewell长期迷恋于AI陪伴产品中的虚拟角色,一天夜里,他扣下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Sewell的母亲随后将这款AI陪伴产品背后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为小孩的自杀担责。Sewell使用的是Character.
近日,一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画面中的小男孩满脸灰尘,眼神充满无助和恐惧,令人动容。网友纷纷转发,并为“地震中的受害者”祈福。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这张照片并非真实的灾难现场记录,而是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虚假图像。
以传统文化传承过往,用现代科技憧憬未来。开学首日,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迎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AI软件化身神笔马良,把同学们的未来职业描绘得明明白白。上午8点左右,在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