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方面定于1919年1月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解决战后事宜。中国作为参战战胜国之资格参加了巴黎会议,当时的北洋政府经过精心准备,组织了了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
在1919年2月25日续开的巴黎和会的最高会议上,中国方面终于正式提出关于山东问题之说帖,即要求胶、澳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其他关于山东省之德国权利直接归还中国的提案,其中包括:甲:德国租借权及其他关于山东省权利之缘起及范围;
巴黎和会,这个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历史性国际会议,其重点在于起草签订凡尔赛条约,设立了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然而,这份充满期待的协议却成为了外交失败的标志,让人们重新审视国际关系的本质。本文将围绕这些关键点进行深入探讨。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国际关系的不公。
1919年上半年,巴黎成为了世界的首都,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大人物齐聚于此。他们时而欢欣鼓舞,时而忧心忡忡,时而奋然争辩,时而沉默不语。他们私底下一起用餐,一起去剧院。但是在会议上却频频撕破脸皮。这些快活的多面手,把巴黎打造成了全世界的政府,全世界的法院,全世界的议会。
对中国,摆出一副对南北双方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暂停向北京政府支付政治借款,促进南北议和,这是考虑到在巴黎和会上即使北京政府答应了日本的要求,南方政府也会反对,南北妥协实为日本在和会有关中国问题上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