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近三万名犹太难民。2月16日晚22时,纪录片《幸存者之歌——犹太人在上海》将在东方卫视首播,观众将跟随贝拉重访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回望那段跨民族的生命画卷。
2月16日晚,纪录片《幸存者之歌——犹太人在上海》在东方卫视播出。纪录片跟着作家贝拉的脚步,一步步追访二战期间许多在上海避难、出生的犹太人的故事,不仅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大爱,传递了上海人民的淳朴热情,更绘就了跨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性篇章。
对于以色列,对于犹太人来说,美欧有亏欠,但中国人绝对可以说一句,七八十年前当全世界都对你们关门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条件帮过你们了,我们又不是你爹,在你犯浑当纳粹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不明是非的跟着你现在的美爹站队。
当地时间2月22日(周三),知名作家、“上海犹太人”贝蒂·格伦本希科夫(Betty Grebenschikoff)在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贝蒂于1929年出生在德国柏林(Berlin)。
战乱的上海因为特殊原因并没有对难民迁入有限制,犹太人只需拥有一张到上海的船票便可以逃离纳粹的魔窟,奔向生的希望,中国的上海成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二战时逃亡上海的犹太人上海定居上海的欧洲人在聚会。拍摄于一九四八年二战时逃亡上海的犹太人。
参考消息网2月19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近日刊登马蒂亚斯·卡特尼希的文章,题为《一名犹太女性如何在上海逃过希特勒政权》,全文摘编如下:虹口区和上海其他城区一样高楼林立,有地铁站、小餐馆和小商铺。但在现代建筑之间,也坐落着一些让人想起另一个时代的房子。“这就是我们住过的房子。
路过上海交响音乐厅的行人,时常被一片音乐艺术家围栏吸引,梅百器、富华、桑桐、柳和勋……这些铭刻在围栏上的名字与上海的音乐生活紧密相关,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首席费迪南·阿德勒也榜上有名,但因史料不足,他的铭牌在制作时缺了生卒年月。
坐落于上海虹口区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里,一面密密麻麻刻满名字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还在不断加长的名单,是出自于一位前上海犹太难民索尼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