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健委网站11月21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13日-11月19日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37293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病毒性肝炎,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8.7%。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记者专访,就此次调整作相关解读。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总台记者专访,就此次调整作相关解读。
11月1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10月(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35171例,死亡2501人。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例,均为霍乱,无死亡病例报告。
12月2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并回答媒体提问。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称,根据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防控措施方面有什么不同?
2022年10月,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21228例,死亡1937人。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2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31089例,报告死亡1936人。
那么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少类型的传染病呢?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是法定的传染病,还有很多种传染病不止于这几种,比如目前散发或局部暴发的水痘,尖锐湿疣等一类性传播疾病,以及一些国外暴发的传染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基孔肯雅热等。
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武汉大学先后通报了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的相关情况。霍乱是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被业界视作仅次于鼠疫的“二号病”,其主要危害在于会导致患者短时间内频繁腹泻、快速脱水进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