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字雪琴,清朝湖南衡阳人。是晚清咸丰、同治年间中兴名将之一。彭玉麟少孤,跟随外祖母长大。外祖母有养女名梅竹宾,年长于彭玉麟三岁,称梅姑。彭、梅二人,青梅竹马,两心相许,私定了终身。唯两人虽无血缘关係,但名份上则属姨、甥,辈分不侔,有违名教,终好事难成。
作为当代粤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首届“文华个人表演奖”获得者陈韵红的艺术生涯是粤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10月18-19日,《钟情于戏 粤韵红梅——陈韵红舞台生活四十年粤剧艺术传承专场》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办。
5月26日晚,由广州粤剧院演出的粤剧《焚香记》亮相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 (首义剧场)精彩上演。这部红派经典剧目唱响“戏码头”武汉,不少武汉观众慕名而来,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叫好声、鼓掌声不断。粤剧《焚香记》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
专场演出现场 程景伟 摄中新网广州3月18日电 (记者 程景伟)位于广州粤剧院新址内的红线女大剧院18日晚星光熠熠,《红梅吐艳报春来——崔玉梅艺术专场》在此上演,并向全球戏迷进行现场直播。当晚,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崔玉梅携手众多粤剧名家献演。
广东粤剧院二团在电白旦场村演出的春班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和彭庆华主演。 “演出即将开始,请主办方鸣炮!”主持人话音刚落,舞台的正前方便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锣鼓声也适时奏响——台下过万名观众期盼已久的大戏终于开场了……这是粤剧“春班”寻常的一幕。
春节余韵未尽,粤韵再添新彩。2月16日下午,由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红线女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广州文化公园、英仕文化传播承办,国家非遗北胜蔡李佛保护传承基地以及广东北胜堂文化传播协办的“粤乐长闻·岭南非遗展演”活动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双重享受的文化盛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维佳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大地回暖,梅花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浙江的“梅”景如此迷人,让人无法抗拒。在这个难得的晴朗周末,正是外出赏梅、感受春意的好时机。省内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推荐起自家的“梅”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下,广州粤剧院在大梅花与小梅花“六一”晚会直播的同时,联合星海直播、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同步做了《听见花开 粤剧先行——薪火相传:大梅花与小梅花“六一”晚会互动直播》。
故事改编自明代周朝俊之杂剧《红梅记》。南宋权相贾似道弄权、卖国,奢靡享乐,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于西湖畔建豪宅号“半闲堂”广蓄姬妾,民间有:”朝中无大臣,湖上有平章”之谚,就是讽刺贾似道不问政事,整天在西湖游乐。
晚会节目丰富精彩,既有粤剧名家倾情演绎的《梦会太湖》《客途秋恨》《狄青闯三关》《花落流红》《斩经堂》《花笺记》之“拜月盟誓”等经典粤曲或粤剧选段,又有艺术家与小演员们合作演出的《荔枝颂》《花月情》,还有“小梅花”们卖力出演、名家现场指导的折子戏《投江》《武松大闹狮子楼》。
唐代肃宗年间,吏部尚书陈日升有一女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无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