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自言,要为外人陋见的播音事业构建一套理论大系,证明“在中国播音学的土地上,刨个土挖个坑,就有收成!”1983年,47岁的张颂先生在酷暑盛夏,安坐自家12平米的斗室,一笔一划,一页一沓,写下自己的第一部撰著《朗读学》,这部学术作品的诞生宣告专业底层逻辑的搭建,让外界纷纷侧目,开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11月18日,第25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在中国传媒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比拼,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陈铁夫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摘得齐越奖,并与中国传媒大学田茗旗的作品《父母爱情》一同获得最佳艺术表现奖。
清明-齐越谁说声音是无形的,易逝的。我深深的相信,献给祖国的声音,如洒在神州大地的种子,将开出不败的鲜花。—— 齐 越[ 齐越先生语录][ 中国播音界泰斗·开创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 齐 越 or 力 量 】“我是齐越。整齐的齐,越打越强的越!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今天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陕西王皮湾的窑洞里发出了第一声清脆的呼号,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从炮火硝烟中走来,它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也伴随着时代的每一次进步与成长。
这张广泛流传于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老照片,近来总让原本失眠的我夜晚更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张照片是我和共和国第一位男播音员齐越在天安门城楼播音时的照片,可是这两年却不断有昔日的同事、朋友打来电话,说在一些网站看到了我的这张照片,可图片说明却几十年来一直这样赫然写着:开国大典中,齐越和丁一岚在天安门城楼播音。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入和平解放的北平。入城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由报社、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人员组成的代号“统一编辑部”的新闻工作者,其任务是接管国民党领导的宣传机构。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这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自此,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传遍祖国大地。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县委书记树立了标杆,为共产党人树立了标杆,也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勿忘人民”,如何践行“四力”,如何“铸魂”树立了标杆今天,期待更多的穆青传人续写新时代的最强音首发: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王若辰这是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
2003 年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毛泽东 110 个故事》和 2004 年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 周年的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 100 个故事》都由她解说,她用声音书写着党史,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