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讲,现在的中医,对神气根本不谈,你不谈神气,对中医你就摸不着门。就像日本人,把《黄帝内经》扔了,天天研究《伤寒》,觉得自己很聪明,其实最傻一个,太急功近利,你研究《伤寒》去吧,再给你一百年你也研究不出来。你连神、气,精气神你都不谈了,你说你怎么还辨证开方,谈不上。
我想写这个观点很久了,奈何才疏学浅,技穷且浅,就一直搁浅着,到目前为止,我的认识水平也就仅仅是我所能涉略的医学书籍范畴之内的看法,如果是用发展哲学观的眼光看问题,有可能再过几年,我的一些看法可能我自己也会有偏颇或者是否定,那就写写目前我对经方派与时方派的看法。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最早的“经方”二字,出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标明“经方者, 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假药味之滋, 因气感之宜, 辨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 以通 闭解结, 反之于平。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金元四大家的四个派系:攻邪派,寒凉派,补土派,养阴派。经方派主要是学习汉朝张仲景伤寒论为主的经典方剂,并且包括汉朝以后魏晋南北朝出现的一些方剂,这些方剂组方严谨,疗效确切,都可以称之为经方。
病人所求很简单,就是治好病,甚至是只要有效即可,也说明大家对疾病治疗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各派别都可以治病,这无可争议,但是,大家能不能先搁置争议,看看大家看病面临的困境,有多少人反复看中医,就是不起效,是不是值得大家深思?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大家创立的方剂多达几十万个,为什么中医界只把张仲景创立的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等”称为经方,在众多中医方书之中,为什么只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