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与礼和礼仪相伴始终,关系密切,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都有相应的礼仪活动。这些礼仪活动大多在家庭或亲族的小范围内举行。 从大的方面说,人生的四个重要时间段——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 都有着四种相应的礼仪形式。
崔竞源春秋末年,齐国姜氏贵族没落田氏贵族崛起。齐景公前期“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辩”,上行下效,致使齐国上下奢靡之风大盛。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夏秋之交,齐国遇暴雨,黄河决堤,淄水漫堰,民房倾倒,庄稼冲毁,百姓受灾,饿殍曝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礼”的起源和变迁2023-03-02大众日报 16版□ 本报记者 周学泽2月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以线上方式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初生的婴儿,连笑都不会,肌肤柔软细腻,心灵纯洁无瑕,最为真诚纯朴,最为天生无邪。老子常以天真无邪的婴儿与含德至厚的圣人相比,因为婴儿不识无知,柔弱冲和,纯任自然,至德之人也是无欲无为,绝巧弃利,顺天而行。
《童子礼》明.屠羲时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 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 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 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 已放之条。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
作者:武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铁雅派(杨维桢,字铁崖,而在其自我叙述中称其诗派为“铁雅派)成员大部分是由“铁门”弟子组成,故而认识铁雅派的诗学特点,需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回到杨维桢的诗课现场,考察其诗学传授的具体内容;二是追溯杨维桢理想的诗学观念与诗学承传的
【著书者说】涵育“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作者:刘 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韩愈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在文章史上,他是深受推崇的古文宗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