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摄影 郝飞驱车从梓潼县城向东出发,环绕长卿山一路向前,不一会儿便能看见一大片红砖建筑。9月12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位于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南麓的“两弹城”。这里,诞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7月28日,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召开首届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爱国拥军模范、拥政爱民模范、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以这种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致敬最可爱的人。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这是一项需要坚持的漫长事业,如果没有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没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可能会很难坚持下来。1999年,在新中国50华诞之际,国家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因为承担的是绝密任务,他们中很多人几十年隐姓埋名。
学史崇德 传承红色精神区住建局固定党日 【3.17】QING BAI JIANG ZHU JIAN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地方红色研学基地资源,有效学习党史,扎实开展党建活动。
元旦假期期间,四川绵阳梓潼县长卿山脚下的中国“两弹城”内,前来参观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中国“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1969年从青海搬迁至此。王淦昌、邓稼先等9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张爱萍、李觉将军都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保障国家安全,老一代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8年7月1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诞生了一个不平常的科研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一场意义空前的向核武器进军的伟大战役悄悄地打响了。1965年8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李睿 摄影 李睿驱车从梓潼县城向东出发,沿着长卿山的山路向前,转过几个弯,一大片红砖墙建筑进入视野。带着上世纪50、60年代风格的苏式建筑风格提醒着访客,这里曾见证过一段辉煌岁月。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9月12日讯(川网传媒记者 杜沣韬 王洋)9月12日,“万千气象看四川”记者团走进绵阳“两弹城”景区,分别参观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邓稼先旧居等地,见证前辈伟大功勋,感悟穿越半个世纪的“两弹一星”精神。
景区在严格做好全面防疫的措施下,成功举办了《九院往事——梓潼记忆》老照片展、《致敬.“两弹一星”功勋》肖像画展、《军事武器装备展》及“探秘两弹真迹 追寻强国历史”等系列红色文化活动,让前来参观的各界群众,享受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大餐,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全校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三五”计划全面启航。
这几天看了好多关于邓稼先的电影和小视频,被他舍家弃子,隐姓埋名,艰苦奋斗在沙漠隔壁只为能制造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以及氢弹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本可以在国外过着锦衣玉食,名利双收的生活,却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情感扎根在西北边陲的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