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天骄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它不仅可以陪人们娱乐聊天,还能胜任写文案、剪视频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其“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很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
近日,由马来西亚北方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机遇与挑战”CIIC2024国际会议在兰卡威召开。在当前数字化与创新驱动的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进一步肯定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应用。新一轮的AI热潮,不仅助燃了一二三产业的科技创新,还在国家最强核心竞争力“文化领域”增添新的光彩。AI的文化阐释属性,使传统历史文化 “旧瓶装新酒”。
“近年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生成式大模型在视听创作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将直接对电影生产带来深刻影响。”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表示,推动电影强国建设,必须依靠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创新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月3日,招商证券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谢笑妍做客央视财经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财访》,她认为,一方面,文化产业将AI作为工具,增加了可玩性,带来各种各样新的增量。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完善需要海量内容数据库支撑,拥有版权资源的公司将长期受益。(以上为嘉宾观点。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天津日报记者 丁晓晨家住和平区的田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平时沉迷手工制作、很少使用智能手机的母亲最近总是举着手机,在研究什么。直到老人拿出一份钩织毛线花束的详细制作流程,并告诉田女士这是DeepSeek(深度求索)帮助自己生成的,全家人都不禁感叹老人也开启了“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