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非遗”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人圈“火”了起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也不例外,在大街小巷,浓浓的年味里涌动着满满的“非遗”活力。青神竹编,是流传在当地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的年味儿十“竹”:看国家非遗——青神竹编表演、买竹编伴手礼……大年初一(1月29日)开始,位于青神县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的青神竹编综合交易市场正式对外开放,让游客又多了一个可以打卡的地方。融合了平面竹编和瓷胎竹编技艺的女士包。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这是产自青神的竹筷,长款适合火锅,短款则适合日常用餐。”近日,在成都宽窄巷子内的“天府得物×耀华1938”店铺内,青神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宽窄巷子门店经理张孟华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青神竹编的特色产品。
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青神竹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神特色”,不断弘扬竹编文化,壮大竹编产业,做优竹艺品牌,用心用情用功讲好竹编故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摄影报道“这是我2001年开办的第一期国际培训班,这是我在厄瓜多尔教竹编,这是在几内亚……我教授的学生有两万多人了。”9月11日,在四川青神县中国竹艺城的一块展板前,青神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云华骄傲地说道。陈云华在展板前介绍。
来源:环球网 “一枚徽章,一个故事。把一个个的故事编进竹编里,让故事与竹编长存。”四川省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陈岚分享着自己创作竹徽章的初衷。 陈岚所说的竹徽章,是近期其与国家非遗“青神竹编”传承人陈云华共同创作并推出的竹编产品。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师生采访拍摄。吴敏摄在2024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即将来临之际,为加强校地深度融合,不断开创校地合作新局面,青神县融媒体中心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携手开展校地合作实践项目。
享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美誉的眉山市青神县,正以多样化的“以竹代塑”应用场景逐步渗透并引领低碳环保的新风尚,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在青神县国际竹艺城景区的竹里院子,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9日电 (余文)5月9日,以“茶源天府·共享未来”为主题,第13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成都启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神竹编也亮相茶博会。青神竹编参展四川茶博会。
彭林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8月28日至2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在丝路文化发展分论坛上,发布了2024丝路文化建设案例,四川省共4个案例入选,青神县“以竹为媒,编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作为眉山市唯一案例入选。论坛现场。
来源:环球网 竹丝滑过指尖,经纬依序穿插。不到2分钟时间,一条惟妙惟肖的竹编小鱼就在当地竹编大师陈云华手中“游动”起来。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内,中外媒体记者啧啧称赞:“中国工匠的手太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陈云华正在指导国外媒体人士制作竹编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