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讯,“这院子修了以后啊,比原来强多了,就是那答应给我家的储物柜,能再加一个吗?”问这话的是前拐棒胡同4号院“50后”居民张桂芬(化名),她问的是“80后”胡同建筑师郭垚。胡同前拐棒胡同4号,一个典型的北京胡同大杂院。
Miguel Candela 1985年生于西班牙,旅行于世界各地,现居香港。他说:“我必须承认:从我第一次走在狭窄的胡同里便爱上了这里。它有一种魔法能让人回到旧时光”。坎德拉在北京的旅行中拍下了一组胡同的照片。
哥们儿姐们儿如果时间倒退20年,你是不是系着红领巾戴着小黄帽吃着双棒儿喝着北冰洋?晚不晌守在电视机旁看着《恐龙特急克塞号》?要吗是用攒下的几块零花钱换了镚儿在街机上玩着拳皇搓大招?还是和小伙伴们撅着腚,在地上拍洋画,好吗!
一条老街、一座院落、一间旧屋,可能会让他注视很久,几十年前房屋主人生活、创作、社交的场景也渐渐浮现在他脑海中。方继孝,30年来痴迷于文化名人尤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手迹收藏和鉴赏,至今已收藏近万件藏品。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为什么要申遗?它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胡同,对他们来说是记忆里的家。回想起胡同生活,他们想到了砖缝里的蛐蛐、墙头上的仙人掌、屋檐下的燕子窝,还有摇蒲扇侃故事的老街坊们。但时代在变化,胡同也在经历更新,原先用土和砖头铺的路,变成了更为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些原来的旧房子,变成了时尚的咖啡馆。
傅察丹青,这位80后的满族小伙儿,十年来始终坚持用画笔描绘他眼中的北京胡同。无论是胡同里静谧的清晨,还是喧嚣的午后,在他的笔下都独具韵味儿。胡同之于北京人,不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而在于它承载了老百姓每一天平凡而充满人情味儿的生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郑天一《中国奇谭》播放量,今天破2亿啦!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中国奇谭》,在元宵节当日推出了第七集《小卖部》。《小卖部》讲述的是一位北京胡同里,独居老人杨大爷发生的奇谭故事。
一直没拆迁过的那种胡同大杂院,这种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何影响?父母是底层劳动者,下岗工人之类,住大杂院小平房,对孩子的影响,和父母是大学教授或者中学老师,有何区别? 又和偏远山区父母是农民对孩子的影响,有何区别?一个孩子有没有出息,到底是孩子本身决定的还是父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