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多年前,李大钊携笔从戎,以文报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在他的手中点燃,照亮中国的前路。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当你怀着崇敬的心情去了解写出如此青春激扬文字的人时,他的伟大思想,他那短暂而极不平凡的一生,会给人带来无比强大的信心与力量。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本报从5月6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阐释英模精神,阐发时代意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灿若星辰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带您认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在家闲翻昔年所淘旧书,忽见四个红字闪亮,一本《守常文集》瞬间映入眼帘。1933年,在举行李大钊公葬仪式后,其遗孀赵纫兰找到李大钊的同事、北大教授周作人,请他帮助出版《守常全集》,周作人即写信给上海的曹聚仁,曹表示可联系出版事宜,并商请鲁迅作序,鲁迅即写《〈守常全集〉题记》,交给曹聚仁发表在《涛声》第二卷第三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