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郑达 李旭“杨山苍苍,梅海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主祭师吟诵古注文,雄浑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菉猗堂。沿袭千年的宋朝皇族祭礼,至今仍在珠海南门村代代相传……赵氏家族的荣光和过往,就隐匿在这青砖壁画、飞檐斗拱的祠堂之中。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之地,也是教化后代敬畏人生,规范行为和惩恶扬善的神圣殿堂。
岁末年初,潮州各地祠堂迎来祭祀的高峰期。即使是远在他乡的族人,也会在这时赶回来给祖先上一炷香,跟家人“吃一碗甜”。人们借由祠堂这一载体和一系列仪式,向祖先传去后嗣的回音,并通过这种链接不断强化家族记忆和集体意识,让漂泊的心有处安放。
广西农村某地客家人的葬礼,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礼仪,是当地民间所有礼仪中最庄严肃穆和最繁杂的礼仪,既有着汉民族传统的基本的披麻戴孝和厚葬的习俗,更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传统习俗,宗祠和侄子在当地葬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