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察觉到“肝郁”的信号,就开始卖力“疏肝”,但肝其实有两大功能:一是藏血、二是疏泄,如果想保持肝的疏泄正常,不能一味疏肝、赶着气走,必须时时有充盈的肝血补充,有肝血才有底气。如果肝脏功能失调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影响血液供应和营养的输送,从而引发各种症状和疾病。
肝气一通,百病无踪,你是否总是心情烦躁不安,感觉自己总是胡思乱想,甚至有时莫名地发脾气,总是清晨醒来口干口苦,眼睛酸涩,眼干,有时候莫名的胸口隐隐作痛,面色萎黄,大便不成形,身体检查不出大问题,但总是浑身不舒服,甚至食欲不佳,总是胃疼反反复复。
原标题:疏肝解郁有良方(中医养生)中医认为,春应肝,肝属木,主疏泄。雨水过后,冬寒未散,阳气浮动,人容易出现头胀耳鸣、口干口苦等症状。因此,春季应保持肝气舒畅。若肝气疏泄不足,则会有情绪郁结、胸闷胁痛等症状。
有一个方子,大家都很熟悉,它性味平和,应用率最高,对于身心疾病的治疗最拿手,它是谁呢?吴女士,52岁,这是前段时间在门诊遇到的一位患者,她的毛病啊,有点怪,就是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打嗝、呃逆,并且,一旦呃逆起来,就无法停止。
古代名医魏之琇认为,疏肝、泻肝是针对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调理举措。所谓的“疏肝”即疏通肝中郁结之气,所谓的“泻肝”即泻肝中多余之火气,而对于肝阴不足,肝体失养,导致的肝用失常的问题,仅仅疏肝、泻肝并不是最佳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