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三届人工智能海洋学论坛在新区开幕。5月28日,以“人工智能助力海洋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为主题的第三届人工智能海洋学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中科青岛科教园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企业的近600名专家学者参会。
梁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楚湟 杨莉莎 长沙报道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海洋科技凭借其广袤的开发空间与巨大的经济潜能,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高校海洋人工智能学科群的建设,对推动湖南省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有着极为关键的战略意义。
人民网上海7月6日电 (记者葛俊俊)7月6日,作为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AI赋能海洋”——智能技术促进船舶产业焕新暨2024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高端学术论坛举行。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9日讯(见习记者 傅韬旭)9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以及众数(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方携手,正式签订 “人工智能+海洋”行业应用示范基地框架合作协议。
新华社青岛5月29日电 题:山东青岛:当人工智能“拥抱”海洋产业新华社记者张武岳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里,研究人员埋头在实验器材之间,加班加点推进抗肿瘤海洋医药研究项目。他们如今依仗的“法宝”之一,是日渐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
来源:【青岛信网】信网5月29日讯(通讯员 孙兵兵 记者 谷正原)5月27日,青岛“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举行,会议以“AI赋能海洋 场景催生新质”为主题,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推介、场景介绍、研讨交流等环节。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4日讯(记者 李雪梅 陈婧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不仅是著名旅游风景区,蓝色海面下,还“藏着“我国纬度最高的一处珊瑚保护区。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不到全球海洋面积0.
中新网青岛5月28日电(胡耀杰 张孝鹏)第三届人工智能海洋学论坛28日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幕。本届论坛吸引中国国内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企业的近600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海洋大数据研究融合、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海洋科学研究“新范式”等科学问题。
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建设智慧型海洋牧场已成为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海洋牧场工程的建设,海域养殖面积逐渐增大,养殖网箱与箱内物种的养殖密度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带来的是,饲料投放、疾病突发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海洋牧场海域养殖环境与养殖物种的健康状态变差。
【来源:中青报·中青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智库专委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承办的“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暨工智能创新大讲堂”在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向海图强,已成为青岛发展海洋产业体系的总抓手。今年,青岛市首次提出了建立“4+2+4”海洋产业体系,旨在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优势产业。
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牵头共建的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青岛成立。联盟囊括了8家高校、研究所、学会,旨在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协同促进海洋能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全产业链一体化深度融合。
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洋大模型“琅琊”1.0版本在青岛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琅琊”海洋大模型是面向海洋状态变量预报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海洋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与海洋科学交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2024年,是青岛海洋发展凯歌而行、步履铿锵的一年。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青岛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高光频现,亮点纷呈,一幅从“蔚蓝”走向“未来”的精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ChatGPT、Sora、GPT-4o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重塑生产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开放潮涌新海疆#2024年,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