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从一个常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投掷出去的石头,总会落回地面,如果在地球的高山上架起一台水平方向上的大炮,让炮弹以不同的速度水平射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会离山脚越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就不会落到地面而绕地球转动,就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
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梦太空,从未止步。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2021年10月16日,中国航天员已能在轨驻留6个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航天硕果。那么,火箭是怎么发射的?卫星是怎么运行的?
发射火箭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飞出大气层,这是中学课本中就已经告诉我们了!1862年气象学家詹姆斯·格莱舍和气球飞行家艾米丽亚·雷恩,在未携带氧气的情况下,上升到了9144米,这是当时的极限水准了,并不是热气球不给力,而是人体对低含氧量环境的耐受能力,3000米以上,含氧量就降低到18%左右,人就开始不舒服了,5000米时就到了12%,10000米时就会到达人体耐受极限的6%以下,难以呼吸直至死亡。
导语火箭点火升空飞出地球,离开地球的引力就不会再被吸引,火箭到达每秒7.9千米的速度,就可以飞出地球。这时,火箭还是在加速运动,但是已经到达了宇宙空间,火箭可以以匀速飞行,逐渐达达目的地。火箭可以在上面安装探测器,在外围空间观察行星,也可以在空间做实验,称为“航天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鼓励青少年学习航天科学知识,中国航天科普融媒体平台联合辽宁《新少年》杂志,启动《献礼建党百年——中国航天科技成就巡礼》专栏,我们将用8个月的时间,为青少年讲述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成果。
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有微生物等等,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目前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出地球,主要是依靠火箭强大的推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火箭想要摆脱地球引力,需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即11.2千米每秒,这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在地球表面,火箭要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地球引力势能,才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火箭飞出地球所需要的动力还要和空气阻力、火箭的结构设计、燃料性能等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