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平面示意图北海白塔朱祖希(著名史地学者)早年间,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接待过一来华访问的英国建筑师。当他们走过北海大桥,看见浩瀚的水面衬托着金碧辉煌的故宫和北海白塔山之后,这位英国学者不无感慨地说道:中国人真伟大!
宋朝是中国词文学最发达的时代,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能够和唐诗相提并论,难分高下。在北宋时期,词主要还是以婉约词为主;到了南宋时期,豪放词开始占据上风。然而,人们读宋词的时候,往往忽略和南宋并列的金国。金国占据中原,也涌现了许多文学家、词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首诗是司马光两首《过故洛阳城》中的两句,司马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是因为此时的洛阳已经不是国都了,只是“故“洛阳城,既不是以前繁华无比的东都,也不是以前宫殿遍地,明堂、天堂等宫殿高耸入云的大都市,司马光目之所及,只有遍地的野黍花繁,以前的那个繁华的国都全然不见,只剩下遍地野草,仅剩的残垣断壁也淹没在野草中若隐若现。
如此繁华,无论是喧嚷的街市,还是清寂的夜巷,都宛若梦中才有的情景——千年前的北宋都城东京,犹如一场好梦,是一场一年四季都不愿醒来的好梦,“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朱帘,雕车竞住于天街,宝马争驰于道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恰像一位曾经恰逢其时的宋代文士所津津追忆的那样,色、声、香、味、触、法,无不极尽人间至乐;
资料转载来源于:颜渊山庄https://www.toutiao.com/i6820003302885818891/?group_id=6820003302885818891在两宋时期,虽然对外备受诟病,文化却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在两宋时期,虽然对外备受诟病,文化却达到了另一个高潮。宋词是让人神往的,它如同唐诗一样,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与此同时,汉民族强大的文化向心力,让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也日趋同化,让他们向光辉灿烂的文明迈进。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曾感叹:“愿后世生中国!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用镜头记录了一批用自己的修复技艺让古书传之后世的“古籍守卫者”。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春夏秋冬四季轮替更迭着窗外的岁月,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默默无闻中,用代代传承下来的修复手艺让破损的古书复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偏重体之势,宋词注重律之美,元曲追求韵之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如果说,唐诗是“京东大鼓”,宋词是“江南丝竹”,那元曲则是以羌笛为伴音、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浅吟低唱。它融合了大俗和大雅,以一种自然之态,让人欲声又忍,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