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英文版摆放在塞尔维亚书店内的塞尔维亚文版《解密》 资料图片《狼图腾》英文版麦家(前排左三)在2018年法兰克福书展“麦家之夜”活动上。资料图片英国汉学界著名翻译家蓝诗玲曾指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窘迫现状:在英国剑桥大学城最好的书店,中国的书也只占据了1米长的书架。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人们的生活中,文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各艺术门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传播力,也是沟通民心、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的专业沙龙在北京举行。
当下,很多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摆上我们的书架,而中国当代文学也在一批海外翻译家的努力下走进外国的书店、图书馆。比如,刘慈欣的《三体》就在海外掀起过阅读热。在文学作品“走出去,引进来”的道路上,译者的任务是什么?
苏联文学的影响,涉及理论、体制、形态和具体作家作品等方面。但是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发生激烈变化,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分裂,也由于以延安文艺为“传统”的当代文学在性质上与苏联文学存在差异,当代文学出现了“去苏联化”的潮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11月22日—23日,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跨界性与世界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正式召开。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自2010年开始,中国作协成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主办单位之一。作为中国作协专为图博会设立的“中国作家馆”,重点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也是北京图博会上不可忽视的文学风景。
11月21日至2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举行。本届主论坛以“AI技术与文学现实走向”为主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表示,对于这个议题,最关键的依旧是如何夯实文学的品质。
伴海耕读书堂·第二期讲座今天我想来谈一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所谓“重口味”,其实我主要想谈一谈的是我们对文学,包括对艺术的欣赏、接受,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演进所形成的一些习惯。说及我们的审美接受,显然跟西方在实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无疑是基于两种文化本身的不同。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笔者依托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库(OCLC)、日本情报研究所(Cinii Books)、JSTOR电子书数据库等多个国外专业数据库与互联网平台,以2019-2020年为时间范围,检索发现了96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馆藏、读者反馈和专业媒体
世界文学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建构及经验。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具有无法割舍的联系,但却很少有人提及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用洪子诚自己的话说:“因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还开展得不够,希望借此能引起重视的考虑。”
关注文学现场,聚焦当下研究,记者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处获悉,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重要学术平台,该研究会发布了以年度十佳的形式推出榜单,含长、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非虚构作品,以及包含创作与批评的十位文学新锐人物,共七个类别。学术性、专业性和文学性,是本榜单的推举原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作为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以独特风格和浪漫气质,深入探索前沿理论,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设,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做出突出贡献。
1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推出的首个文学年榜(2023)正式发布。陈彦《星空与半棵树》、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麦家《老宅》、石一枫《逍遥仙儿》、东西《天空划过一道白线》、牛健哲《音声轶话》等60部作品与张天翼、魏思孝等10位新锐上榜。
“讲到‘世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英语世界,欧美世界,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世界,这个定义本身需要被重新思考。我认为‘世界’本身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答案。”6月20日,苏州相城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世界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的一番发言,引来热烈的掌声。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作为国内最早、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文学作品排行榜,《北京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一直以注重文学性、时代性与思想性著称,备受业内和广大读者关注。2月6日,《北京文学》2023年度“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