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其实,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为力了解决或者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实施过许多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与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
土地兼并是影响封建王朝存续的重要原因,但单纯的重新划分土地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新王朝诞生初期,由于连年战争,产生大量无主的荒地,因此在王朝初创时期,国家拥有大量土地,随着王朝统治时间的延长,分给百姓、贵族等的土地越来越多,国家掌握的土地变少,在封建王朝以土地作为衡量财富标准的情况下,国家的财富渐渐被贵族超越,这使得国家在制裁贵族的土地兼并行为时,能力逐渐减弱,难以抑制贵族对土地的兼并。
土地兼并在古代两千多年历史里都是个顽疾,历朝历代的明君都在致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个成功根治的。毕竟土地兼并的本质就是大贵族大地主集中资源的一个过程,要抑制一个人的贪婪都困难,更何况要抑制一个阶层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