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当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等联合主办研讨会以示祝贺。在众多的祝贺文章中,中国中青代科学家潘建伟撰文回忆了与杨振宁先生的问学交游往事,他称“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杨振宁的有益指引”,在文章的最后,他引了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这一辈人过去总是盼望着中国‘天亮’,如今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未来有无限可能”,并且评价说,杨振宁所经历的这100年,恰是中国的科学研究从拓荒到腾飞的100年。
任正非前不久说,今年华为最大的困难是国内没有公司可以生产出华为设计的芯片。如果不是美国卡了一下我们的脖子,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的芯片问题这么大。两三年之前,很多人还在欢呼雀跃,说华为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已经追上了世界顶级的水平。不过如今我们才发现,芯片行业的问题,根本不是这么简单。
正如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手的平衡感。而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性,使他又成为国际上深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追求学术独立的目标杨振宁原本报考的是化学系。
感动中国2021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送心]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绝对听过他的成果,被杨振宁亲口夸赞:“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之一”。这样的赞美从诺贝尔奖得主嘴里蹦出来,得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