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来就有辟谷的传说 ,“辟谷”,即不吃五谷杂粮,而以药食等其他之物充腹,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南怀瑾在大雪山闭关时,为了对儒道佛的理论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就曾经实践过辟谷,并且坚持了28天。
因为很喜欢《宝镜三昧》,所以请了一本冯学成老师的《宝镜三昧-讲记》和南怀瑾老师的《洞山指月》参学。“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我们学佛,以世俗的观念,凡夫的感情,那是迷信,想跳出三界外,想得道,那是普通人的情绪,读了佛经以后,要怎么样四禅八定,要怎么修行,怎么得道,要持戒布施,这些信解,不过是凡夫普通的知识,你想用功得到明心见性,统统不对,都把你困住了。
过午不食的这个说法,相信在现代生活中,能够经常听到,特别是正在减肥的人,很有可能就尝试过。对于过午不食的研究,也是比较多,有一些研究表示过午不食还能延长寿命,且效果还不错,又有人说在过午不食后,浅尝到了好处,可长期下来,身体也受到了一些损伤,对于不同的言论,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就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
“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过午不食”这一源自佛教戒律的古老生活习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个习惯的核心是,从午时(即11:00—13:00)起不再进食,目的是通过减少晚餐的摄入量,实现身心健康的双重提升。
“过午不食”源自古代的养生观念,主张午后不再进食,达到养生保健目的。观念在古代医学中有所体现,适当控制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过午不食”并非适合所有人。人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日常活动和身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