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乌合之众是一个贬义词,没想到是一种可好,可坏的人群。在群体道德中有这样一句话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做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做出很多远比孤立的个体更为崇高的行为。
一直以来,《乌合之众》这本书都备受追捧,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看这本书的念头之一是因为其名字所隐含的居高临下感,这是人的通病——试图让自己与普通大众拉开距离,暗自庆幸:看,我和他们有多么不同,我是明智的而他们是愚昧的。
“群众不需要真相,而是各种情绪和欲望,群众只会被极端的情绪所牵引。”《乌合之众》给我的触动点就一条:只记住了作者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排斥和恐惧,但作者同时也认可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并坚信社会主义将来会蓬勃发展,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在100年前能有此伟大的认知,实属高人。
刚读了第一章,感觉有点吃力,于是看了看网上的书评,大致了解了作者的理论思路。这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维权的群体:一群人穿着一样的衣服,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聚在一起,拉着条幅喊着口号,这样的行为,不得不承认,即便是盲目,冲动,但确确实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和施压的效果,很多违约行为多多少少会因为维权而有所改进。
#秋日生活日记#乌合之众难以成事,人际关系中要避免让自己混迹于乌合之众当中,那么如何精准的识别出哪些群体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4个特征。一、缺乏理性精神,做事仅凭感性和直觉。所谓理性精神,简单说就是不盲从,盲信,不会人云亦云,会以事实为依据,追求真理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