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从场馆建设、赛事组织,方方面面都展示出了科技的力量。开闭幕式工作部仪式装置经理 庞宗占:很难也很惊讶,当时知道这个决定也很惊讶,当时要求是一插,就是实现这些转换,实际上我们说连接装置有很多技术难点要突破。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北京双奥至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各国运动员留下了无数的精彩瞬间和鼓舞人心的拼搏精神,这些宝贵记忆都在闭幕式中这张缓缓旋转的“唱片”中储存。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世界上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双奥场馆,这次为冬奥会的改造遵循了“节俭办奥”理念,凸显绿色、智慧和人性化特色,主要对无障碍设施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观众服务设施系统及其他设施设备系统等四方面共计37个分项进行提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办赛、参赛、观赛等冬奥会重大科技需求,中国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并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共有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涉及到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为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冬奥组委18日在首钢办公区举办了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围绕“科技冬奥”重点任务布局,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广泛应用新技术,重点解决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支撑“鸟巢”智能化和“水立方”水冰转换等场馆改造,同时加强气象预测、运行指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