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时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赢得大选,成为了美国新一任总统,虽然很多人对其并不看好,毕竟里根是演员出身,政治上的经验必然很少,但让众人感到差异的是,里根在上台后立刻展现出对苏的强硬态度,在宣誓就任仅仅两天后,便在白宫召见了中情局局长,与其仔细的分析审视了一番苏联国情,并且分析如何才能压制对方发展,而在这次会谈之后中情局也开足了马力,对苏联的经济领域进行情报收集和研究,并且不惜聘请大量的专家分析其经济发展中的漏洞,想要在经济手段彻底将其打败。
他进入政坛所承担的第一个角色是好莱坞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应该是在 1959 年至 1960 年间。但是在私下的场合, 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经多次私下的密会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向他们提供他们认为有共产主义言行,并且在好莱坞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这样一些人。
总统里根一: 历史背景1981年里根接任一个“烂摊子”。1981年1月,70岁的里根就任49届总统。美国正遭受自大萧条(1929-1933)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涨危机”。滞涨危机概括而言就是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并存,经济陷入停滞不前。本质上是“凯恩斯主义”的滥用。
(本文作者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一、“里根大循环”回望。“里根大循环”(1982 -1985 年)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经济在1970-80 年代初陷入“大滞胀”,1981年里根上台后,实施了减税、减少政府开支、放松管制、强硬国防和外交等政策。
在美国政治的舞台上,不同时代的领导人所取得的功绩常常被拿来比较。唐纳德·特朗普与罗纳德·里根,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两位。特朗普能否达到里根的功绩,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里根执政于1981 - 1989年,他的一系列举措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果没有里根,美苏冷战可能会持续到2030年,最终双双解体。美国网友恶搞的里根兰博美国是一个总统制联邦共和国,总统是联邦政府的最高首脑,是军事力量的最高指挥,也是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换言之,只要美国总统想,就没有做不到的。
抗通胀“最后一公里”的艰巨性远超预期,摆在美联储面前的是一段愈发泥泞不堪的道路,降息前景也愈发扑朔迷离。继上周强劲的非农就业报告之后,3月CPI数据再度“爆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汽油和住房价格上涨推动,美国3月CPI环比上涨0.4%,同比涨幅反弹至3.
(本文作者钟正生,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张璐,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本篇报告复盘了1982-2019年美国的7轮降息周期,重点梳理了美联储开启降息的背景,以及开启降息前后的经济和大类资产表现,并探讨了历史经验对当下的启示。
【任君评说】有人判定今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滞胀的端倪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滞胀。但从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看,美国的失业率为3%,通胀率已降到4%,故尚不能判断美国经济出现了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