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听过这句古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一般认为,这句谚语说的是,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只要读个滚瓜烂熟,需要应景时,即使不会作诗,也能吟上几句。师长们常常用这句谚语教导我们,要熟读优秀作品,好好背诵课文,自然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2023年春季新学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市教育局组织策划“少年正是读书时 校长领读经典”系列视频栏目,希望通过对中华经典诗词文章的朗诵,带动青少年学子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记忆里,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古诗是《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当年那个幼小的自己,其实对这首诗的意境是完全没概念的,只是扯着嗓子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于是对唐诗就有了最初的喜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人会问:读诗有啥好处?读诗歌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1、唐诗三百首的简要介绍《唐诗三百首》是从《全唐诗》中精选出来的一个读本;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朝,日趋成熟,达到鼎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读《唐诗三百首》,一定要背下这100句千古名句。
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标,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原先的14篇增加至72篇。对此举,有些家长和老师叫好,认为经典古诗文是国学精粹,值得精读、背诵,但也有些家长和老师发表不同看法,认为背诵太多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