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载苏轼语),风格平淡自然,但造句用语却包含着许多深微精妙之处。陶渊明善于从视觉角度出发,对事物的动态和色彩进行生动传神的叙写,这早已得到众多论者的肯定。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每逢假期,是不是都很向往陶渊明和他笔下的“桃花源”?陶渊明这么有名,也有人不接受他吗?“五一”假期,南京图书馆“任真自得 诚以求真——陶渊明接受史主题展”正在展出中。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东晋以来不同时期文人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接受情况。
编者按: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照壁作为传统民居的独特元素,不仅是建筑的点睛之笔,更是家族文化、家风家训与文化的传承象征。每一面照壁背后,都镌刻着家族的历史记忆与家风家训,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忠诚、正直、清廉与和谐的故事。
作者:杨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唐人李延寿在《南史》中提到梁代诗论家钟嵘曾向沈约求誉而遭拒,因此在撰著《诗品》时将他与并世诗人相较,指出“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言外颇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意味,借此来报复当初所遭受的冷淡待遇。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