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分娩后发现了肚脐上方鼓起了一个包块,12年前肾脏手术后左侧腰部又出现了一个大包。经胃肠外科专家诊断检查,53岁的王女士竟同时罹患白线疝与左侧腰疝两种不同疝气。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郑燕生副主任医师团队用一台腹腔镜下的双重疝修补术完成了治疗。
近日,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了6岁的浩浩(化名),据家人描述,2个月前其双侧腹股沟各有一个约鹌鹑蛋大小的肿物。由于肿物可自行消失,便没有在意,直到近日肿胀加重,他们才赶忙带孩子来院就诊。普外科团队为其进行详细检查,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斜疝”。
大众网记者 朱铜辉 通讯员 崔文昕 济宁报道8月1日,大众网记者采访到曲阜市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了解到关于小儿疝气的知识。有很多细心的爸妈发现,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大腿根部或阴囊部鼓起个包,安静后又消失不见了,其实,这很可能是宝宝遇到了“疝气”。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7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刘姗姗)七旬老人只是摔了一跤,没想到竟然发现同时患有4种疝气疾病,相当于肚子里破了4个洞。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疝与腹壁外科专家通过日间微创手术,一次性解决了4种疝气疾病,使患者彻底摆脱疾病困扰。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马遥遥8岁男童涵涵(化名)患右侧腹股沟疝3年,近日父母带他乘高铁到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疝与腹壁外科就诊。医生为孩子成功实施了微创手术,术后第二天,涵涵就康复出院,和父母返回荆州。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8日讯(通讯员 林松斌 )近日,漳州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一台单孔腹腔镜小儿疝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5岁的陈小朋友在几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有小小包,憋气、用力、久站的时候会凸出来,躺下去的时候就缩回去了,当时小朋友没有出现不舒服,渐渐地就没那么在意。
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最常见的疝是腹股沟疝,占95%,患者会经常出现疼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一旦凸出来的组织被卡住,不能及时还纳,就会造成血液供应的障碍,形成肠梗阻,甚至出现肠坏死、穿孔。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疝气、小肠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根部)的可复性肿物。老年人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难等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将腹内脏器(以小肠最常见)从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挤压出来,就像一个突出的气球一样。
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来源:平度市人民医院)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疝气、小肠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根部)的可复性肿物。老年人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难等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将腹内脏器(以小肠最常见)从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挤压出来,就像一个突出的气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