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古称“春龙节”或“青龙节”,自古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风俗,一些文人雅士自然也会怀着浓浓雅兴吟诗作词,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习俗予以记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清明是中华文化沃土孕育的传统节日,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当天,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礼俗主题。这一天,烟台人不仅焚香扫墓、缅怀先人,还有吃鸡蛋、蒸面燕、荡秋千、插柳等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大众网记者 刘元迪 临沂报道今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又称“祭灶节”,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是如何过“小年”的,看下面盘点的几首诗词,大家就可以了解一二啦。1.《祭灶与邻曲散福》宋·陆游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文|戴永夏二月二是紧随春节、元宵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此时,东风日暖,万物复苏,农事刚刚开始,因此它的许多习俗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有诗情画意;既植根于民间,也出现在一些诗人的笔下。“时响春雷蛰物惊,苍龙昂首欲嘶鸣。炒豆剃头祭神庙,驱虫求雨备锄耕。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民俗称为大年,其核心内容是辞旧迎新,祈福团圆。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团圆吉祥是春节恒久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