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来源于知乎上的另外一个提问:我在诸多的国学群里经常看到儒家和道家的各自拥趸在那里拥护自家“哥哥”,吐槽对方“哥哥”,斗得不亦乐乎。这位同样是图穷匕见,踩低拉高非常明显。这在我一个向来反对屁股指挥大脑,从来不对这些“古代先贤”顶礼膜拜的人的眼里,简直匪夷所思。
中“五十以学易”的解读,是说如果多给我增加些时间,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之意,又说孔子晚年喜易以至于“韦编三绝”,但现代人只需要听明师讲解,便可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悟透《易经》云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关于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传世文献记载只有三条。《论语·述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关键词“易”,《鲁论》作“亦”。若如此,孔子与《周易》就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