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毅 通讯员 邓蓉 谭缜)朋友圈截照片、打电话录音,就能通过AI合成你的脸和声音,和你的家人视频通话骗取钱财……12日上午,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湖南主场活动在常德举行,活动普及新型网络犯罪,号召全民参与共筑网络
央视网消息:网络安全,事关生产生活多个方面,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一个漏洞就可能成为黑客的“钥匙”如今,无人驾驶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在我国多地已经变为现实。不过,如果一辆智能汽车遭受网络攻击会有什么后果呢?
只需要拍下一张照片,就能提取你的面部特征,然后“换脸”进行诈骗……9月11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邮电大学海淀校区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科技企业走进校园向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科普宣传,现场演示高科技诈骗手段。“只需要拍下照片,就能立马换脸。
如今AI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有人运用AI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却也有不法分子利用AI干起了违法的勾当。7月23日,一宗使用“AI换脸”技术破解平台认证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在广州南沙宣判。据悉,该案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委托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代为宣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I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关专家介绍,AI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能自主深度学习,比如说,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细节进行深度学习并且进行模仿。一些不法分子因此盯上了这项新技术,他们利用“AI换脸”冒充受害人的亲戚和朋友实施诈骗。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多个行业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银行智能机器人、虚拟主持人等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越来越多便捷、智能的服务。然而,也有不法分子通过“AI拟声”“AI换脸”,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作虚假图像和音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诱骗受害者转账等犯罪行为。
“妈,8000元不够,给我转1.5万元吧。”一位母亲正和女儿视频聊天,听着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在视频里撒娇抱怨“生活费不够用了”,她心疼不已打算立刻给孩子转账。就在这时,家门打开了,她的“真女儿”走了进来。而另一头,视频里的“假女儿”还在央求妈妈“给生活费”。这是一则AI反诈视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遇一同到来的,是风险和挑战。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从而制造逼真的虚假合成图像,用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如何看清这类AI“深度造假”行为成为时下需要关注的热点。
眼见未必是真!一张“人像照片”、一段“人物视频”,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新手段和新工具。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关于AI换脸、换声等对个人隐私侵害的话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就在网安周前一周举行的外滩大会期间,也同样在热议这一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应用正在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在8日开幕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关于AI换脸、换声等对个人隐私侵害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一张静态照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变成你的亲友正在与你对话。近日,博主“滤镜粉碎机”用一段15秒AI换脸视频,3个小时就“骗”走团队成员妈妈两万元,该视频上线后引发网友们关注和热议。
科技日报 当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伪造技术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呈现范围扩大化、套路多样化、形式隐蔽化等特点,危害社会安全。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技术,识别并阻止人工智能滥用行为。
随着AI技术发展,AI换脸图片和视频成为热门现象,娱乐之余,让人真假莫辨,风险与困扰也不少。据《法治日报》报道,有人在互联网上随意兜售AI合成软件,“手把手教学”,使得制作生成AI“克隆人”视频的技术成了一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