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原创稿石矛。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石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灰坑H90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干栏式建筑基址F3。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T1011和T1012②层下的遗迹分布全景(上北下南)。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竹园岭遗址遗迹清理工作照。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农业或手工业聚落遗址(喇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定遗址面积为36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平均深度约1.5米。
俯瞰竹园岭遗址三号坑。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6月25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在该地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一批重要的商时期文化遗存,为重构广州建城以前珠江三角洲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农业或手工业聚落遗址——喇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定遗址面积为36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平均深度约1.5米。
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竹园岭遗址出土的文物。灰坑,近1500个;柱洞,1800余个;灰沟,25条;还有各类石制的戈、璋、戚、钺、锛、凿、镞、砺石、磨盘、杵、磨石、环、有领环……昨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农业或手工业聚落遗址(喇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定遗址面积为36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平均深度约1.5米。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农业或手工业聚落遗址——喇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定遗址面积为36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平均深度约1.5米。
高处俯瞰的广州黄埔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挖掘现场。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石矛。砺石。牙璋。保存完好的石碾槽。6月25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广州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通讯员 穗文考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麦宇恒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Download latest versio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黄埔区火村二期旧村改造项目(枝山-小塱片)的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的农业或手工业聚落遗址(喇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考古人员初步推定遗址面积为36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平均深度约1.5米。
6月25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这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古发现确认的面积最大的商时期遗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
竹园岭遗址全貌据新华网报道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竹园岭遗址展开了持续三期的考古发掘工作。
近日,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黄埔区文物普查人员根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茶岭遗址和陂头岭遗址考古成果报告,到现存遗址现场进行复核,形成普查资料,并组织专家论证,已将这两处遗址纳入本次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