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宫门前古老的照壁在莆田母亲河木兰溪的下游,千年宁海桥畔,树立着两块天然巨石,上面分别刻着“梅妃故里”“壶兰梅魂”八个大字。随着潮起潮落,这两块巨石时隐时现。而在巨石的前方,矗立着一尊始终不为潮水侵袭的白色雕像,庄严、威仪、秀美,这便是梅妃江采苹。
为纪念梅妃修建的梅妃亭浦口宫里悬挂着许多历代匾额开栏语由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命名的“莆田二十四景”闻名天下,早已成为莆田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近日,莆田市推出“新莆田二十四景”,九鲤飞瀑、龙谷奔泉、林泉禅武、江东梅影、菜溪幽壑、永兴画嶂等24个美景将成为莆田新的文化名片。
莆田学院学生设计的动漫形象莆小仙 李韵摄/光明图片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在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公益演出新编历史剧《御史江春霖》 李韵摄/光明图片【守望家园】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起源于唐代的木偶戏,在宋代形成、成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我老家在闽东,与莆田相距数百公里,但自小便知道妈祖,她是普渡众生的海上女神。只是年少知其一不知其二,究竟林墨娘怎么叫成“妈祖”,又怎么成了“海上保护神”,引得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宝岛台湾省的千万妈祖信徒,每年到了敬香朝拜的日子就跨越海峡,虔诚之心,有目共睹,这些就不晓得了。
妈祖,一位“海上女神”,以扶危济困、救助海难的传说而闻名。今年11月18日-11月19日,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隆重举行。让我们一同奔赴莆田,探访这片神秘而令人陶醉的文化宝地。漫步莆田,可邂逅千年时光的印痕,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前来。
核心提示莆仙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在莆仙戏表演中,舞台美术至关重要。莆仙戏舞台美术通过积累提炼,不断朝着形象艳丽的方向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作为舞台美术的一部分,莆仙戏服装自成一套穿戴程式,确立了“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
编者按:当非遗资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遗中国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州闽剧、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画、闽西客家木偶戏、南安英都拔拔灯、浦城剪纸……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将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在八闽大地震撼上演。
莆仙戏,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现存古老剧种之一。明朝莆田文人姚旅在《露书》卷八《风篇》中记载了莆仙戏使用的特殊乐器笛管:“以葭芦为之。莆中谓之芦笛。然亦莆中多此,岂余所见未广耶?”
美荔之城荔城是古府新城人文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博物馆——林昇辉摄是南少林禅武文化莆仙戏剧文化木雕文化的发祥地马步(摄影/黄军英)唯美莆仙戏(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木雕《千里江山图》局部图(摄影/黄立勇)有南少林寺、三清殿等名胜古迹也有独具特色的壶山兰水和荔林水